泰和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91|回复: 42

泰和最古老的地图(局部,互联网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0 1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泰和县城的地图,是泰和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此图得来不易。
我08年去北京出差,特意跑到国家图书馆去看这个图,由于图十分珍贵,管理员一直不允许拍照,我磨了半天,说自己从泰和二千公里飞到北京就为了看这张图,后来管理员大发慈悲,才同意我不开闪光灯拍一张。
这图第一次出现在泰和人的视野,是用在城市规划馆的展示中,也是朋友相求,本来我是想放在我的地方志研究的书中,后来地方志办公室不允许个人出版地方志类的书,也就没写下去了。图今天第一次发在互联网上,给泰和的乡亲们看看,算是不浪费我在国家图书馆的一番口舌,呵呵。
发表于 2009-6-30 11: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啊,现在的泰和,没有一点历史的痕迹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年建友谊广场,把县城中最后一座庙,娘娘庙拆了,拆的哪天,我到现场看了看,没作声,转身走了,古县就这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到安福看到它们的小文庙,心里在滴血,从史料上看,当年泰和的文庙比安福大的去了,今天只能在公安局院内看到几只残破的石龟。
发表于 2009-6-30 1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只顾建设,忘记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悲呀!
发表于 2009-6-30 13: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mphora 于 2009-6-30 13:34 编辑

跟一张清光绪四年(1848年)绘制的泰和县城图,是我自《泰和县志》光绪四年刊本上提取下来的,不仅包括城池,还包括了周边的“西昌八景”:

发表于 2009-6-30 13: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同学有心。给个联系方式。回来喝一杯。(先声明,小排档。。。呵呵。。。泰和消费太贵。。。。其它请不起)。

点评

还真是个小吃吃!好玩  发表于 2012-7-13 10:45
发表于 2009-6-30 13: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3512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泰和县城的地图,是泰和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此图得来不易。
我08年去北京出差,特意跑到国家图书馆去看这个图,由于图十分珍贵,管理员一直不允许拍照,我磨了半天,说自己从泰和二千公 ...
th7810 发表于 2009-6-30 10:56


突然发现你这个明代地图居然是上北下南的,与现代地图方式相同。我看到的清朝泰和地图都是上南下北的。
发表于 2009-6-30 13: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拍的,估计没有图片处理。。。
发表于 2009-6-30 13: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拍的,估计没有图片处理。。。
jxpat 发表于 2009-6-30 13:51

所以我觉得这种绘图方式的变化也值得注意。
发表于 2009-6-30 13: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么一说确实是。。。。。。。。绘图的演进。。。形似到神似吧。。。
千多年的变化。呵呵。。。估计也和表达力有关系。一开始比较小,当然可以画。后来大了。只能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4: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h7810 于 2009-6-30 14:35 编辑

1573.JPG
这是这个图的全貌,的确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是目前发现泰和最古老的地图。上月有一个叫黄从周的在井冈山报上写了一篇文章《我的澄江》,文笔很好,却与史实相左,黄先生说:我的澄江,是赣江的一段,而不是有人说的江西省泰和县城南门那段被湮没的小河....元军押着文天祥“过了梅关上了囚船”,自然是从赣州顺赣江而下。到了泰和地界,不可能拐弯拐进南门那条小河,因为那不是一艘游船而是一艘“囚船”。如果说没拐进南门那条小河,而小河又是诗中所说的澄江的话,那文天祥就应该写成“望澄江”、“眺澄江”、“想澄江”,而不会写成“过澄江”。如果文天祥写作严谨的话,他的“过澄江”,就一定是过赣江的一段。
如果他看了这幅地图,就一定会明白,在明代南门这条小河并不是像今天这么小到找不到,当时的澄江河还是很宽的。
发表于 2009-6-30 14: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出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9海洋

兄弟,规划图是你给心蓝发的吗,阅读权限要40,我晕,你自己看得到吗?
发表于 2009-6-30 2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心泰和的历史,还要关心泰和的今天,更要关心泰和的明天!
发表于 2009-6-30 21: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放在国家图书馆啊,是不是那里大部分县城的老图都有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2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册地图已经是国宝了,国家图书馆的孤本,价值连城,
我看了一下,只有江西的几十个县的,没其它省,应当是江西人画的,比罗洪先的图更精致。
发表于 2009-6-30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泰和的历史又有一些了解
发表于 2009-7-3 11: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啊,泰和的历史文件太少了!!!
发表于 2009-7-8 18: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可惜啊!
发表于 2009-7-8 19: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在泰和论坛跟帖,但一定要跟泰和的历史帖,曾在某资料说泰和是一座城中缺水系之城,看到这张古老的泰和地图,才发现,原来先前的泰和水系是如此的发达,由此联想起我们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对村庄的布局及整体规划与自然是如此的相得益彰,而今人在这方面的意识的确欠缺很大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和在线 ( 赣ICP备19005484号 )

GMT+8, 2025-4-18 15:50 , Processed in 0.1140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