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从来不缺阳光,但阳光不会拐弯抹角,很多犄角旮旯阳光无法普照,于是有了我们志愿者的拾遗补缺,只为延伸阳光的温暖。 -----邓复玲 2016年12月25日,“感恩之餐”公益活动第二季在泰和县沿溪镇完美收官。此次活动范围涉及多个乡镇,包括澄江、灌溪、苑前、水槎、上圯、碧溪、螺溪、万合、沿溪等。共用了四个双休日,发放“感恩之餐”600份。 志愿者的辛苦自不用说。大部分的志愿者都是在职人员,除了周一至周五的正常上班,双休还要马不停蹄进行公益活动,连续半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志愿者协会理事肖小景和唐红坤,为公益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默默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从募集资金、与中国妇女基金会对接、购买物资到收集贫困家庭信息、核对资料,常常为了一户资料的准确性,电话打了一遍又一遍,一天几十通电话是常态。 志愿者王军不仅自己来做公益,还带着妻子,开着车子过来,他是一个工作很认真严谨的人,在沿溪发放“感恩之餐”时,有两户孤寡老人迟迟没有来领取物资,王军开着车带上物资,一路手机导航把物资送到贫困户家里。原来这户老人年纪大了,耳背,记错了日期。看见我们把油、米等物资搬进她的家里,老人激动地拉着我们一定要我们留下来吃饭。 志愿者刘心明、戴明凤,最后一天去沿溪时,实在没有时间参加活动,早晨提前过来,帮忙搬运物资上车 ,全部物资搬完后才匆匆离去;志愿者樊军、张勤、曾金芳、蒋丽琴都是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他们不仅鼓励孩子在活动中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鼓励孩子在走访过程中亲近孤寡老人,多与他们说说话;津洞村第一书记肖云宾,每次都是扛起最重的大米,陪志愿者翻山越岭把物资送到贫困户手中…… 五行城乡配运公司的老板邱峰海先生,主动为志愿者协会免费提供五辆物资运输车,并且把公司员工全部叫上,二十多位棒小伙子协助我们发放“感恩之餐”。有了邱先生的大力相助,“感恩之餐”在短短的数天内,顺利发放完毕。邱先生说:“能为社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荣幸之至。” 无论用何种方式发放“感恩之餐”----贫困户自行领取,或者志愿者送“餐”上门,几乎每个人都会发自内心的说一声“谢谢”。 在桥头津洞村,95岁的孤寡老人卢满英独自一个人生活,看着志愿者送“感恩之餐”上门,老人呆住了。一群陌生人给她送来丰富的物资,还围着她嘘寒问暖,老人激动极了。她怯怯的拉着志愿者周芳华的手,说:“我,我,可以抱抱你吗?”周芳华把老人轻轻的搂进怀里,老人闭着眼睛,神情满足。大家静静的站着,没有人说话。睁开时,老人眼眶中饱含泪水。 在碧溪游家村,78岁的老人尹付贞,耳失聪,眼半盲,独自带着智障孙子生活。祖孙两人生活在一栋破败的房子里。志愿者把物资送到她家里,智障的孙儿呆呆的站在门边咬手指,老人激动的嘴里翻来覆去只会说一句“谢谢你们”。我凑到老人耳边大声说:“今晚有肉汤吃啦。”老人看着我,忽然之间开始抽泣,她紧紧拽着我的衣袖,一边流泪一边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不敢回想那一幕,闭上眼,脑海里尽是老人那张皱成核桃般的脸,还有流泪的眼。 12月24日、25日,“感恩之餐”发放时,正值西方的“圣诞节”。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欧美的圣诞节不仅仅是休憩团聚公共假日,也不仅仅是表达信仰的宗教节日,它还有丰富的慈善内涵。12月底正是最寒冷的季节,也是穷人最缺吃少穿的日子,从社会学视角看,圣诞节是穷人最需要帮助的时节,运用宗教理念,关怀弱势群体,表达慈悲情怀,构建和谐社会的日子。 江西的冬天很冷,尽管这段时间阳光普照,但是,总有一些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这个西方的节日里,在江西,在泰和,有一群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季里,走村串巷,为需要的人送上“感恩之餐”,悄悄的延伸阳光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