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1|回复: 2

分析一下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4 11: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危机的爆发,实质是暴露出社会大部分的中下层民众的真实购买力。
  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均衡发展,财富被少数人垄断,富人太少,穷人太多,生产过剩而消费不足,政府或银行机构等在危机产生之前一段时间内为了维持政绩或保持经济增长或被乐观情绪淹没,还有意或无意放松信贷,刺激泡沫扩大,致使整个社会投机盛行,最终当占社会大部分的中下层民众的真正购买力被体现出来后——泡沫就正式破裂了,并引发整个社会的大萧条。
  鉴于老百姓一生所购买的最大宗消费品是房屋,因此危机的引爆垫最后往往会集中到房地产领域,并由此引发整个社会的全面危机。
  比如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就是东南亚地区发展模式基本相似的几个国家,企图通过透支性经济的高增长政策来保持经济发展的速度,且国家在此目的指引下有意干预贷款和汇率,透支社会信用,以至造成不良资产的膨胀和房地产泡沫,当金融大鳄们通过狙击汇率戳破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泡沫后,危机于是全面爆发。
  这次由美国肇始的金融风暴,虽然由次贷风波引起,但根源同样在于(1)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美国贫富差距呈加剧之势;(2)上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经济繁荣,美国经济本身酝酿了相当多的风险因素;(3)克林顿政府为让买不起房的也拥有住房,并在美联储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的配合下,积极推行“房屋机会平等”的改革计划,导致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4)世界各国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下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繁荣,但也都在经济领域不可避免地集聚了相当的风险,面临调整。
  当然,本次危机与东南亚危机不同的是,一是由于长时间的经济繁荣,世界各国本身都已集聚了不少发展泡沫,本次危机发生后美元反而升值了,说明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更差;二是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这次率先出事了,影响当然不可与东南亚几个小国相比;三是这美国利用其特殊地位,将风险不断在转移给其他国家。因此,本论金融危机一朝爆发后,风暴迅速席卷全球,对世界和中国所造成的影响必然也要比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要严重的多。
  二、危机的实质,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彻底解决公平与效率、贸易自由与政府监管等发展伦理问题。
  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没有自由竞争就没有最高的发展效率,但放任自流的自由竞争势必产生强烈的财富分化效果,那些被不断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巨额财富,使得整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扩张,收入分配比重不断拉大,大部分老百姓的购买力不断下降和萎缩,这种生产力与购买力的反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可避免要调整。
  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体制称霸全球,由于该体制过分强调自由竞争,经济危机实无可避免,故美国历史上往往三五年一小调,十年一大调。过去十几年来美国自身之所以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一方面因其政治与经济制度健全,危机产生后的即时修复能力较强;二是由于其利用全球霸主地位部分程度上进行了危机转嫁,美国十多年来本身虽没有发生重大经济危机,但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则多次发生经济危机,如日本、东南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当然也少不了中国。
  三、危机的真正解决,只能是从政治和经济角度重新平衡发展与效率的关系。
  危机产生后,为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一种解决方式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自我修复,经济泡沫破灭本身也会大大降低了富人阶层的财富规模,比如今年上富豪榜者身价动辄缩水上百亿,即可见一斑。穷人财富其实很有限,实际受损来说不可能很多,但穷人在危机中受伤害会更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后退的底线比富人更有限。
  但单纯依靠市场的自我修复机制过程往往漫长而痛苦,甚至最终可能无法完整修复。
  另一种折中方法,是一些明智政府在市场自我修复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即所谓“凯恩斯主义”,但能够成功干预的衡量标准,仍然还要看政府是否做到了对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重新平衡,而不是仅仅是强行输血或大举投资。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国家最为成功干预应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的做法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整顿金融秩序,加强监管,加快修复市场金融机制,恢复经济造血功能,二是通过美元贬值,加强出口,提升工业制造业能力;三是“劫富”,榨取富人部分财富——如“自然人5万美元以上的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计征比例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计征比例为75%”;四是“济贫”,改善中下层民众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等福利制度,并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来增加穷人就业机会来,增加穷人收入。
  “罗斯福新政”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巨大泡沫危机所带来的社会公平与效率问题,他的改革大大缩小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因而取得了成功。但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做法,由于政府投资效率的低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腐败与权力滥用,和对更高效率的私人资本与创新精神的遏制,都注定了它在社会公平与效率达致一个新的平衡后,就只能停止实施。
  五、我国政府针对危机的解决方式及长远影响。
  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孪生产物,没有市场之前无所谓经济危机,恐怕只有社会危机。
  如何平衡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是强调效率优先,最后通过危机形式辅以政府救助等事后手段来实现调整,而北欧一些国家则防患于未然,政府事先就着重干预二次分配结果,损失部分发展效率来维护社会分配的适当公平。因此,北欧国家总的来讲,它们在市场竞争力的骠悍程度上比美国等国家要差一点,但它们发生经济危机的频率和幅度往往也比美国小。
  当然还有第三种方式——就是马克思的做法,彻底否定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制度,将孩子与脏水一并倒掉。这种做法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试验,效果有目共睹。
  不管是遭遇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本次危机,我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做法都是“三板斧”:一是寻求释放内需,二是政府大举进行基建投资,三加强出口。
  97年后,中国政府启动了医改、教改、房改、股改等刺激内需政策,结果透支了老百姓大部分的财富后,老百姓所渴望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却始终没有出现(如网络流行语所言:房改把口袋掏空、医改让提前送终、股改把资产充公……)。大举投资等的结果,一方面固然建立了各种大大小小公共设施,但更多的结果是仓促上马了不少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以至10多年来各地交通局、建设局官员不断上演落马好戏。至于出口政策,政府通过不断降低各种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要素的价格,出口确实得到了加强,10年后外汇储备达到了令世界不安的2万多亿美元,通过不合理的汇兑机制制造了国内外两方面的流动性过剩。
  98年救市的最终结果是在东南亚等国家经过两年挣扎于1999年全面开始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却迟至2003年左右经济才结束通缩,但旋即在2005年又陷入通胀之中。
  为何我国的救市措施基本上没有起到应有效果呢?
  道理很简单,从前述分析可知,救市的实质是要平衡发展过程中的失横现象,而不是加剧。而97之后的救市措施,实质是更进一步掏空大多数中下层老百姓的腰包,从更深层次上是激化了这一矛盾。具体看看以下两个数据即可知:
  一是职工工资占国家GDP总额比例:10年来,国家财力节节攀升,08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即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4万亿人民币,但职工工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重,却按照每年一个百分点的下降速度降至了10%左右——仅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五到六分之一;二是居民家庭储蓄,从占GDP的20%降到了15%左右。——所幸的是,国家早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从一个人养几家人到几家人养一个人)和中国人历史以来所养成的好脾气,危机得以缓至今日。
  本次危机政府又如发炮制,但情况不同的是:(1)10年来老百姓日益萎缩的荷包,恐怕无论如何刺激都难以达到政府的期望值了;(2)2006年以来长期以来被压低的土地、资金、资源、劳动力、环境等诸要素陆续出现价格上涨后,加上全球性的信贷紧缩与投资减缓,意图通过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这一模式亦恐再难复制;(3)至于大举投资,能为之一振的恐怕只能是负责投资分配部门的各级官员了。
发表于 2009-4-14 13: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根原。

因为资本经济最初设计就这样的。

大量放贷——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收紧银根——大量破产——大量失业——无消费能力——危机产生——资产大幅度贬值——资本拥有者(大量印钞票)大量收够贬值行业——达到目的(垄断)
发表于 2009-4-14 18: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循环经济吗,循环.......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和在线 ( 赣ICP备19005484号 )

GMT+8, 2025-4-20 08:11 , Processed in 0.0948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