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hinagfq

泰和县名胜古迹(大家来说说泰和的旅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17: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和县委、泰和县苏维埃临时政府旧址 在今苑前乡固陂小学内,原名仁善书院。院舍为“回”字形,南北两侧建有二层书室20间。西为厅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1929年8月,刘厚明等奉赣西特委指示,在此成立泰和县委。1930年2月,又在此成立泰和县苏维埃临时政府。
仁善书院










发表于 2009-9-13 19: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没有看到文田有什么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13: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没有看到文田有什么呀?!
华为人 发表于 2009-9-13 19:06


文田有火车站,工业园和泰和公园,呵呵!!!还有那个污染比较重的玉华水泥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3: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09-9-22 15: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搞的是好的开发+不断的炒作
发表于 2009-9-22 17: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1: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可以再乌鸡节上做做文章!旅游景观区没有文化的东西很空,没有记忆性!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09-11-11 16: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和有那么多古迹,应该怎样去开发一下,带动经济,口号去了井岗山不到泰和白去井冈山。
WRX 发表于 2009-6-8 11:12



呵呵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泰和欧阳宗祠2005年竣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湖山海拔1152米,位于江西泰和县东南部与兴国、万安县接壤,因山顶有著名的“天湖山草甸”、和“千年古庙”、“碧绿湖泊”、和原始森林而名声大振。   古书上有记载:“天湖山,在县西二十里。山上有池,流下溉田,冬夏不竭。又县东二十五里有高湖岩,顶平如掌,广三十余亩,四畔皆 岩,惟一径可通。”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公权
    (1897—1981)别号迹园,江西泰和人。19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专攻政治哲学,1926年获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应聘到东北大学文学院任教,讲授政治哲学等课程。1938年在成都四川大学法学院任教期间,兼任东北大学(四川三台)名誉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中国政治思想史》。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gfq 于 2009-12-3 14:06 编辑

郭诩简介(古今名人大全)
姓名:郭诩
国籍:中国.江西泰和
年代:1456-
职位:明代画家
MrMy_1959.jpg
明代画家。字宏仁,号清狂。江西泰和人。少年时为博士弟子,后弃绝功名,专志诗文书画。喜游历,曾遍游名山胜地,画艺大进。擅山水、人物,作品风格呈粗细两种面貌,前者所画多信手勾染,线条粗劲,水墨淋漓,造型简括秀逸,生动传神,画风简逸狂放。后者画法工整,线条圆劲流畅,画风细致俊雅。有《杂画册》、《琵琶行图》、《东山携妓图》等传世。



纸本 设色 墨笔 纵28.5厘米 横46.5厘米(每页略有大小)

上海博物馆藏

郭诩(公元1456—约1529年),字仁宏,号清狂,江西泰和人。专力於书画,多游名山。弘治中徵人京师,授锦衣官,固辞不就。擅作写意人物,信手点后期,笔势飞动,尤善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此图册绘蕉石妇婴、青蛙草蝶、青山花村、鸡冠蛱蝶、竹石秋菊、草亭犯错误艇、芦塘芥菜、溪山空亭等八图,每图自题七绝一首,单发画意。此选二幅。

《芦塘芥菜图》上题诗:“金盘堆满紫峰,此味人能几得逢。不似此根滋味好,瓦盆相对日从容。”寄托他不恋富富贵,狷介自高的志向。《蕉石妇婴图》是他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白描的线条细柔飘逸,具有凝静的格调。山水画以笔墨纵恣酣畅见长。在花鸟的表现技法上更具创造性,如青蛙、 蝶和鸡冠花、水草等,纯用色彩勾划点染,色泽鲜洁而运笔简练,生物的形态栩栩如生;芥菜、竹菊等画法,也显见他水墨写意的娴熟 工力。

图岫上钤有“仁宏”、“清狂”、“典笃子”、“一齐”等名号印,其中后面三个字号为历来画史所失载。...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鳳翔陳氏谱源
:(本人讀過該族谱,未見我族。本人谱源為广州鳳翔陳氏谱源族,系我族皇帝至我族百齡公一百一十五传,他由江西泰和縣柳溪鄉古井巷公元一O二三年奉詔到广東南雄教諭,博學淵明,授任保昌縣尉,政治昌明,又号保昌公,你可代查我族是何派呢?我存谱源一本共103頁,本人在港同胞名册一本二百多户,共超一仟人,每户每人有名有年齡,包括海外华侨,这只是我村即一房,我全族七十多房,其他未知有此記錄,請帮忙,謝謝!) http://www.tschen.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7
1.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昆山刘过墓
在昆山
市马鞍山
东麓。为南宋刘过之墓。
    在墓之前立隶书“宋庐陵处土龙洲刘先生之墓”花岗石墓表。并立祠于墓东东斋之侧。东斋原为南朝梁慧聚教寺僧舍,宋、元以后改为刘过祠。1933年在原址重建,有中厅、两厢及走廊。祠后一片竹林。祠中尚存石碑。
    刘过(1154一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
(今江西泰和)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2007-12-2516534631255941.jpg 2007-12-25165332166605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和县发现两株逾六米高仙人柱

2007年4月3日,在江西泰和县澄江镇月池村肖琼葵家大院里,有两株高6米的仙人柱,其中一株高6.24米,围径0.55米。主人介绍说,这两株仙人柱生长了10多年,每年长一节。现在每年都开花,而且是在晚间开花。


  据林业专家介绍仙人柱学名叫大轮柱,又名大花大轮柱,属大型柱状仙人掌植物,原产南美洲,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耐旱、耐高温,原产地可高达三至四米,成年植株每年开花,并结出球形红果,鲜艳夺目,非常美丽。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历史画面
为彻底废除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发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图为北大中文、哲学、史学系师生组成的政协土改工作团中南区第十二团的成员在江西泰和县人民政府门前合影留念。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gfq 于 2009-12-3 14:38 编辑
郭诩简介(古今名人大全)
姓名:郭诩
国籍:中国.江西泰和
年代:1456-
职位:明代画家
以笔墨纵恣酣畅 ...
chinagfq 发表于 2009-12-3 13:31


泰和应该修建一个郭诩纪念馆,收集一些郭诩生平的一些画及风格,可以仿效八大山人或傅抱石纪念馆,给泰和添加一些人文历史场所,教育及鼓励后人!
网上可以搜到一些关于他个人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诩:《牛背横笛图》

牛背横笛图》

明  郭诩  纸本水墨  纵208.7厘米  横20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郭诩(1456——1529),字仁宏,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善画山水、人物,兼有粗笔、细笔两种面貌,精于粗笔写意画。此画是他最出色的代表作,画面一牛一童,用笔极为精练,运墨更见特色,非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实在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的丰碑:视死如归铸丰碑——袁玉冰

袁玉冰,1899年生,江西泰和县人。新华社发

袁玉冰,1899年生,江西泰和县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很快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春,袁玉冰受党组织之命从北大回到南昌工作,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南昌,他与赵醒侬、方志敏等一起参与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两个公开群众团体,并担任民权运动大同盟交际部主任,领导江西民众开展反对反动军阀的斗争。     1924年3月,中共中央调袁玉冰到上海工作,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委员会秘书、上海团地委宣传部主任。同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袁玉冰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8月按党的指示提前回国,任共青团上海地委宣传部主任、地委书记,为后来北伐军胜利进军江浙地区做了大量工作。1926年10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年底,奉调回江西工作,担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并主编团的刊物《红灯》周刊,使之成为宣传革命理论、反击国民党新右派进攻的重要舆论阵地。后任中国共产党江西区委宣传部长、区党委书记等职。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各地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工农积极分子惨遭杀害。在这危难时刻,袁玉冰毫无畏惧,于5月16日写下《蒋介石政府的危机》一文,深刻揭露蒋介石“清党”的实质,痛斥其镇压工农运动和叛变国民革命的种种罪行,号召人民奋起反抗,为自由而战,为解放而战。不久,袁玉冰被任命为中共九江地委书记,他不惧危险,出生入死,积极组织赣北秋收暴动。11月,袁玉冰调任赣西特委书记,在吉安准备组织暴动。12月13日,袁玉冰化装进入南昌向省委汇报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用尽各种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2月27日,袁玉冰在南昌下沙窝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8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和在线 ( 赣ICP备19005484号 )

GMT+8, 2025-4-17 19:13 , Processed in 0.0726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