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从泰和到北京 于 2014-2-13 16:26 编辑
快阁是泰和文化的地标所在,其得名于宋代黄庭坚的《登快阁》一诗,1973年,快阁被龙卷风吹倒,全县各界人士集资重建,2008年县委、县政府投入200万元,请浙江大学设计装修,于2009年重新对外开放。可是各位泰和人,有几个登过快阁?常年以来,快阁门前就是一把锁!而阁外,新装修好的廊柱,到处都是学生的涂鸦! 春节期间,多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不能登阁,扫兴而归?多少泰和游子返乡,看到快阁涂鸦现象不禁摇头。 泰中虽然是我们的母校,但我们还是要呼吁,请加强快阁的保护!否则,你就是泰和的千古罪人!
数年前,听闻文化部门就提出,给快阁做围墙,南面开门,划归博物馆管理保护,但泰和中学坚决反对。作为普通市民,我们无意参与神仙打架,但是,不管谁管理,保护好快阁都是必须要做到的工作。 虽然快阁土地建国后划归泰和中学,但是快阁不是泰中的私产,前文提到,是全县各界人士集资所建,是县委、县政府投资装修,更重要的是,承载了泰和文脉的象征,我们呼吁有关方面,把快阁还给市民!
随着工农兵大道东延的开展,泰和中学分割成南北校区,已经失去一个大校的格局,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听闻曾有有识之士提出,将泰和中学迁出,这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样是泰和中学发展的需要,泰和中学提出,风水文脉之类的事情。我且不论作为教育单位提出这样的说法是否欠妥,我们80届的老泰中学生,想告诉母校的就是,泰和中学从80年代出过文科状元后,风水就不行了,现在每年的清华、北大学生也屈指可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你们迷信风水,大可请个大师,在泰和新区找过一个风水宝地,看能不能保佑再出状元。
春节回到泰和,泰和新区冷冷清清,老街熙熙攘攘。我们注意到县委、政府即将搬到新城区,还建了体育馆,还要建文化中心,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之类的放进去。首先,我们非常欣喜泰和城市变大了,但是要增加新行政中学周边的人气,改善老城交通,如果将泰和中学搬迁过去,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听亲友说,泰和中学一放学,工农兵大道就堵车) 而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搬过去,对新区的人流提升没有帮助,相反,如果这三个单位其中的博物馆、图书馆,参观使用的人极不方便,但,任何一家单位搬至快阁,在旁边建设馆舍,在阁内布展开放参观,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这同样是泰和千年文脉的薪火传承,这才能充分向外届展现泰和的文化符号。 过年听闻泰和要撤县设市,一座城市,文化的缺失,这样的城市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森林。
泰和的各位领导们,不管你们是不是泰和人,请您为泰和用心打造,保护留下一个真正的快阁,就像我们今天铭记前知县黄庭坚一样,我们世世代代会感谢您的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