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60|回复: 38

探访白云山战斗指挥所(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4 10: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yanj1203 于 2015-8-26 10:04 编辑

                                         探访红军故战场之白云山战斗指挥所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这首气势磅礴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是毛泽东在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心情兴奋地填写的。她讴歌了这场人民战斗的伟大胜利!这次战斗是红军史上以少胜多的成功典范,也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白云山一战是第二次反“围剿”中最漂亮的一次战斗。词中所写的白云山坐落在泰和县小龙镇白云山村。它是泰和县东部边缘的一座巍峨的大山,雄峙在泰和、青原、兴国三县(区)交界处。它峰峦高耸,遍山苍松翠竹,常有白云绕顶。山峰西边岩下有一座前后两栋相连、中间有口天井的古庙,这就是白云山战斗指挥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在这座古庙里亲自指挥工农红军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一仗——白云山战斗的胜利。
       白云山,海拔862米,青原区一面为南源(白云山)村,兴国一面为大龙村,泰和县一面为桥头岗(白云山)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泰和县的桥头岗、伯佐、中洞属公略县管辖,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3月,蒋介石纠集20万兵力,向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当时我军仅3万人,毛泽东同志力排“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干扰,主张“集中兵力,先打弱敌”。与朱德、朱云卿、黄公略等领导同志,在白云山下桥头岗布下“口袋”阵,围歼敌军。5月14日,毛泽东同志以白云山顶西崖下的古庙为战斗指挥所。16日拂晓,敌28师师长公秉藩率军进入伯佐坑,钻进“口袋”。毛泽东同志一声令下,“飞将军自重霄入”,五个小时结束战斗,毙敌2千余,伤2千余,俘4千余,缴枪炮3千余,敌全师覆灭,公秉藩被浮后潜逃,第二次反“围剿”首战告捷。此后,红军军心大振,从这里出发,乘胜前进,连续作战15天,横扫敌军700里,从江西打到福建,消灭敌人3万多人,缴枪两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建国前后, 白云山战斗指挥所(古庙)被烧毁。1976年,泰和县按当年的原样修复,并作为纪念白云山战斗的陈列室,为第二次反“围剿”的重要史迹。该所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内设简陋的“白云山战斗指挥所陈列室”, 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下的红军医院、毛泽覃旧居等仍保护完好,目前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山(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父亲)同志,在革命低潮时期曾两次来到白云山下的桥头岗,经历了人生的两次重大转折。据兴国革命史记载:“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曾山率部队转移到均福山西麓的桥头岗。这时,公略、万泰和兴国的独立营和党政机关也分别来到桥头岗。三县的机关部队汇合后,曾山主持成立了中共公万兴特委,并成立了公万兴游击司令部,领导三县的游击战争。11月下旬,曾山的部队在炭子坑整顿补充后编成三个团。1935年2月下旬,曾山在兴国的齐分村,主持召开中共江西省委扩大会议,决定突围往粤赣边区,和在那里坚持游击斗争的李乐天、杨尚奎会合。不幸在桥头岗遭到敌军袭击,曾山命令部队分路突围。”
       白云山区红色轶事,斑斑可寻,是一所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同时这里可谓山青水绿、森林茂密、峰峦叠嶂、陡峭峻险、云绕雾锁、鸟语花香,生态环境特别优美!
       探访路径可从泰和县城经小龙镇阁仕社、佰佐村至白云山村的炭子坑,路程约80公里;或从兴国县城经均福山林场到达泰和境内白云山村的炭子坑,路程约60公里,均可自驾前往,。从炭子坑有一条4公里长盘山土公路至山顶寺前岩下,再沿山路绕行约500米入寺。此盘山公路,不是一般轿车或摩托车可以胜任,可选择越野车、小型面包车或性能尚好的摩托车上山。两条路临近炭子坑时约有10公里的盘山险道林间公路,须小心谨慎驾车。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yanj1203 于 2014-3-4 09:55 编辑

IMG_7801.jpg
从小龙镇前往白云山的盘山公路(二龙口)
IMG_7803.jpg
盘山公路早已硬化,翻越这座山岭就是阁仕社村了。
IMG_7800.jpg
在鸡公垇远望阁仕社自然村。
IMG_7794.jpg
白云山村部所在地,白色建筑为白云山礼堂。
潭溪组.jpg
行至白云山村炭子坑(潭溪坑组),左侧大路通往兴国均福山林场,右侧为小龙方向,过桥沿盘山土公路去往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旧址。
IMG_7744.jpg
潭溪坑组新房成片。
IMG_7743.jpg
潭溪坑组新房成片。
IMG_7745.jpg
村中老人在小商店前休憩,几位年轻人赶忙进店躲开了镜头。
IMG_7675.jpg
过桥就是上山之路。
IMG_7676.jpg
桥头所立的石碑。
IMG_7679.jpg
我随着镇村干部骑行摩托车上山,行驶一段路后因路况难行,遂弃车步行。
IMG_7680.jpg
沿路山林翠绿。
IMG_7681.jpg
步行攀爬几十分钟,出了一身汗,可看见白云山头了。
IMG_7683.jpg
离山头又近了一步。村里人说原准备在这里修个停车场,方便上山游玩朝拜的人。
IMG_7684.jpg
越临山顶,山路愈加陡峭难行,再往上大道变小道就只能步行了。
IMG_7685.jpg
行走在山林小径中。
青原区大山.jpg
云雾缭绕,另一侧的青原区境内山峦茫茫起伏,人迹罕见。
IMG_7734.jpg
穿行在静谧的山路上心情愉悦,轻松快乐!
IMG_7733.jpg
转过前面的山崖就到达白云寺了
三线岽.jpg
在山崖拐弯处远望海拔900多米的三县区的界山——三县岽。
IMG_7714.jpg
刚转过山崖就一眼瞧见了坐落在西岩下的白云寺。
IMG_7691.jpg
这栋二层的木石混合楼房就是闻名遐迩的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旧址。
IMG_7694.jpg
“白云山战斗指挥所”牌匾悬挂在门庭上。
IMG_7696.jpg
旧址简介。
IMG_7698.jpg
县文物办的保护牌就是一张纸质的印刷品,早已泛白。
IMG_7708.jpg
村里人介绍,旧址依原样重建,地基的条石就是当时的遗存物,可谓是白云山战斗历史的见证者。
IMG_7712.jpg
旧址前,村民修建的功德牌匾。
IMG_7731.jpg
功德牌匾上的记载。
IMG_7732.jpg
功德牌匾上的记载。
IMG_7718.jpg
简陋的楼房,朱毛在这里指挥红军打了一场后人赞不绝口的大胜仗。
IMG_7707.jpg
旧址庵内景物
IMG_7700.jpg
旧址庵内景物
IMG_7701.jpg
旧址没有什么展品,惟存墙上的毛泽东半阙《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
IMG_7706.jpg
旧址内景
IMG_7719.jpg
据说当年,这口庵内的天井就存在,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IMG_7720.jpg
隔壁的庙堂。
IMG_7726.jpg
伫立指挥所二楼,指点江山,远眺红军故战场,心潮澎湃。
IMG_7728.jpg
遥想在这里竟然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毛泽东居高临下指挥若定,红军风卷残云七百里。
远眺.jpg
远眺白云山下。
IMG_7723.jpg
小龙通往白云山的公路就在山脚下,依稀可见的村落为红军医院所在地——回龙洲自然村。
IMG_7739.jpg
下山之路,已是轻松至极!
IMG_7740.jpg
回望白云山头。
IMG_7741.jpg
山峦起伏绿海茫茫,层林尽染。
回龙洲村.jpg
白云山下的龙洲村,这是当年红军医院所在地,
IMG_7755.jpg
红军医院旧址保存完好
IMG_7752.jpg
红军医院建筑
IMG_7747.jpg
旧址上仅存的“红军医院”牌匾。

IMG_7750.jpg
旧址建筑物仍在使用。
IMG_7775.jpg
坐落在群山中的小龙学校白云山教学点。
IMG_7765.jpg
白云山教学点教室对面山包上的土坯房曾是毛泽覃同志旧居。现在早就没有人居住的印迹。
IMG_7767.jpg
看见门庭上的牌匾才知晓是先烈的旧居。若干年前,一把火险些将这里化为灰烬。
IMG_7773.jpg
旧居内景,楼板已被烟火熏得黝黑。
IMG_7780.jpg
白云山教学点的老师和他的学生娃。
IMG_7783.jpg
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他默默地坚守在白云大山的深处,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地工作。
IMG_7793.jpg
课间休息时,尽情玩耍的孩子们。
IMG_7779.jpg
离开时,郭老师带着孩子和我们依依惜别,挥手致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0: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魂 绿梦的好地方——白云山!
发表于 2014-3-4 10: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跑到那崎岖的山沟去挖历史,真不容易
发表于 2014-3-4 10: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跑到那崎岖的山沟去挖历史,真不容易
发表于 2014-3-4 15: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县政府要发点钱修善,加一保护才对啊!难得 楼主发图片让大家知道、。
发表于 2014-3-4 15: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4 15: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觉盛宴,又长见识了,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6: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怎么没去山顶上啊,天气好的话是可以看见泰和县城
发表于 2014-3-4 16: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了我小学老师,郭家听老师。记得我读小学3年级的时候,我上课偷吃白糖,被他发现给我一巴掌,打得我流鼻血了,我故意不擦,流得满嘴都是,跑回去找救兵了,我爸一看,那还了得,跑学校找老师麻烦了。呵呵,这件事给我印象深刻。想想当时真不懂事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6: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雨晨 发表于 2014-3-4 16:00
楼主怎么没去山顶上啊,天气好的话是可以看见泰和县城

那天能见度不高,去的时候很匆忙,没来的及上顶峰一览风景,上山饥饿难当,下山后返回小龙,已是下午2时多才吃中饭。我想今年适当的时间再去一次,你这位当地人能当向导就好了!

点评

呵呵,我是乐意,问题是我不在家啊  发表于 2014-3-5 12:15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7: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huyanj1203 发表于 2014-3-4 16:52
那天能见度不高,去的时候很匆忙,没来的及上顶峰一览风景,上山饥饿难当,下山后返回小龙,已是下午2时 ...

其实我是个矿工子弟,在弹丸之地的小龙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对那的一草一木很有感情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在那度过,但周边的一些地方仍不熟悉,去的也少。
发表于 2014-3-4 19: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春天,一定上白云山
发表于 2014-3-6 2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不记得07还是06年或者05年和居士老哥,两人去了一趟白云山,那个时候骑摩托车从小龙到白云山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盘山路上一片黑暗,可看不到楼主拍得的美景,到第二天的天气就像现在这段时间一样,一直下着雨,在指挥所吃了午饭就赶下山了,因为觉得下雨回小龙路不好走且那个时候小龙到中龙正在修水泥路,所以在山下兰医生的指点下往相反方向走的兴国绕道回泰和,路上经常迷路,而又找不到人问路,到后面后轮也炸了胎,是骑钢圈到的兴国县崇贤乡,一路上也是见到塌方不断(永丰到兴国的公路也是刚修好还没做护坡),最后回到泰和已经将近晚上九点了……

点评

吃苦了!而今的道路好得多,自驾车可以直接到山下,爬山性能好的车可开上白云山上,走上数百米小路就到达目的地了。  发表于 2014-3-8 11:30
发表于 2014-3-7 0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一定要去,
发表于 2014-3-7 12: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cc 发表于 2014-3-6 20:49
已经不记得07还是06年或者05年和居士老哥,两人去了一趟白云山,那个时候骑摩托车从小龙到白云山已经是晚上 ...

现在好很多了,到山脚下都有水泥路,上山的路修得离山顶也近了
发表于 2014-3-7 12: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感觉白云山指挥所没开发好。八几年的时候上面还有枪炮之类的,后来全搬泰和了
发表于 2014-3-7 1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冷清,没什么人去旅游
发表于 2014-3-7 2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雨晨 发表于 2014-3-7 12:28
好冷清,没什么人去旅游

去年又去过一次小龙,不过是去中心小学活动的,也没有再去过白云山了
发表于 2014-3-8 00: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把这样的贴子放到百度贴吧或者天涯里,让全国的人都来了解泰和的过去和今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和在线 ( 赣ICP备19005484号 )

GMT+8, 2025-8-13 16:14 , Processed in 0.0890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