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泰和在线 网站首页 泰和论坛 泰和文学 查看内容

11月27日,老街,以及关于老街的一些回忆

2010-12-13 09:12| 发布者: 心蓝| 查看: 4194| 评论: 232

摘要: 很多在外的朋友都说,泰和近几年没什么变化。是的,还是那两条街,还是那些房子。 可是对于我这个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土著来说,泰和的变化太大了,我再也找不到童年生活过的痕迹。 很多个晚上,我睡在床上想,应该写 ...

很多在外的朋友都说,泰和近几年没什么变化。是的,还是那两条街,还是那些房子。
可是对于我这个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土著来说,泰和的变化太大了,我再也找不到童年生活过的痕迹。
很多个晚上,我睡在床上想,应该写点什么,为生活过的地方,为消失了的地方,也许再过几年,泰和变得和我小时候的样子完全不同,可能我仅有的一点记忆也会跟着消失了。
那时候的泰和县城很小,只有两条并排的街道,一条老街,一条工农兵大道。老街从老乌鸡酒厂算起,到上解放路的棉织厂这里,工农兵大道从泰中开始,到现在的交警队这里,差不多就没房子了。
我记得小时候工农兵大道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到了夏天,整条街都有知了在叫。广场中间是大块的草坪,两边种满了夹竹桃,一到花季,整个广场成了粉红色的花海。
今天拍的照片都是老街的,那么就来回忆一下关于老街的旧事吧。
中山路的路口以前有四栋两层楼的楼房,和山谷路的格式完全一样,楼房都带有骑楼,下雨的时候不用带伞,可以从骑楼下面一路走到家。
靠西边的两栋房子以前是百货公司和药店(药店叫什么名字不记得了),靠东边的两栋房子是南新商店和招待所。
百货公司和南新商店面对面。南新商店的二楼改成过溜冰场,再后来改成了舞厅,再后来,拆了。这四栋标志性的建筑,包括山谷路的四栋一样的建筑,全部拆了。很可惜。

本文内容由 蝶衣 提供



调整大小 DSC08845.JPG

调整大小 DSC08846.JPG
这个地方以前是招待所。
记得招待所里面有个很大的院子,还有一个池塘,池塘的位置就是现在美食街梅香饭店这一块。池塘后面是一圈围墙,再往外就是河堤,河堤脚边是护城河,我小的时候,记得河里还有水,水流从招待所这边一直通到泰中门口那条河,后来被酒厂放出的废水污染了,变得很臭,现在河消失了,河堤还在,但已经失去了河堤的作用。
现在招待所变成了友谊花园,里面全是小别墅。

调整大小 DSC08848.JPG (67.22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48.JPG

老街看起来很狭小,到了过年的时候人多车多,街小,就显得特别拥挤。
从南新商店一路往东走,到山谷路止,一路数过来记得是土产公司,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是老街硕果仅存的一家老字号了),水电公司,烟草公司,副食品公司,工农兵商店。
从招待所这边往东数,汗,这边有哪几家,我都不太记得了。依稀记得是五交化公司,缝纫社,理发社,皮革厂。
理发社是个很大的店,小时候,到了过年的时候,妈妈就带我们去理发社里剪头,每次坐上那个大椅子,我就大哭。那些锋利的剪刀,剃刀,还有一个喜欢吓唬我的胖阿姨,都是我要哭的理由。
副食品公司给我留下的记忆深刻。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外婆会带着我去副食品公司的院子里买东西,凭票供应,要排很久的队。副食品公司院子很大,外婆排队的时候,我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调整大小 DSC08849.JPG (67.73 KB, 下载次数: 1)

调整大小 DSC08849.JPG

调整大小 DSC08850.JPG (67.18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0.JPG

调整大小 DSC08851.JPG (67.68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1.JPG

调整大小 DSC08852.JPG (64.61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2.JPG

元气小猴这家店,以前是工商银行。左手边隔了一条小巷子,旁边是米店,我们小时候吃的米都在这里买。记得米店里有一个很大的放米的管子,买米的时候,米从管子里面滑下来。我每次都很好奇的盯着那个管子看,一个圆圆的,粗粗的管子,怎么能放得下那么多的米?(大了一些才明白过来,管子是通过楼上米库的)
右手边这家是皮革厂,生产皮鞋皮包之类的东西,后来厂子倒闭了。(皮革厂之前是什么,不记得了)

调整大小 DSC08853.JPG (60.9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3.JPG

山谷路,以前是最繁华的地方。
十字路口是四栋一样的两层楼的建筑,工农兵商店,皮革厂,红旗商店,晕死,还有一家叫什么,不记得了。
工农兵商店门口经常有个老头子摆小人书的摊子,一分钱还是两分钱看一本。我的零花钱好像都花在这个小摊的小人书上了。
印象最深的是工农兵商店里面有几个很大的缸,盛的是酱油还是什么。有一次我很好奇的想揭开来看,被店员训了一通。
斜对面的红旗商店很大,好像和百货公司是一家的吧,里面有个院子,种了树和很多菜。同学的妈妈在红旗商店上班,有时候我会跟着她去商店的楼上玩。
我上班之后,红旗商店都还没倒闭,记得我还在红旗商店买过吉他弦。

调整大小 DSC08854.JPG (75.17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4.JPG

调整大小 DSC08855.JPG (76.15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5.JPG

这家阳光小熊就是以前的红旗商店,后来是一家歌厅,叫什么名字忘记了。只记得有一年一个同学从海外回来,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去这家歌厅唱歌,有个小流氓调戏一个长的很漂亮的女同学,结果,我们在歌厅里和这伙小流氓打群架,报110之后那伙流氓全闪了,只被我们按住了一个没逃掉的。
哈哈,现在想起来蛮搞笑的,那时候的我居然也参与过打群架。

调整大小 DSC08857.JPG (82.19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7.JPG

这栋三层楼的建筑,以前是泰和最高的建筑,叫做知青商店。
旁边是工会。泰和第一家舞厅就是开在工会的三楼。
工会门口,以前有一眼井,井口用铁铸成,我们叫它“铁井头”。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大部分人家都是挑水吃。除了铁井头,老法院侧门边还有一口井。党校旁边,就是老文化馆门口也有一眼井。我记忆里街上好像就这三眼井。
现在铁井头没有了,法院门口的井也没有了,只剩老文化馆门口那眼井好像还在。

调整大小 DSC08858.JPG (58.33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8.JPG

调整大小 DSC08859.JPG (62.79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59.JPG

这里是我的母校,实验小学和机关幼儿园。
我读书的时候,这里有一个大门。放学之后,我们会穿过旁边的酱食品厂回家,顺便偷几块酸萝卜吃。工厂的员工看见我们偷吃,一般也不会说什么。小时候很爱吃酸萝卜,酱食品厂卖的酸萝卜都是用荷叶包着,吃起来酸酸甜甜辣辣,还有一股荷叶的清香。现在不吃这个东西了,因为再也找不到小时候吃的那种感觉。
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在教育招待所这个地方,只有一栋房子,大班小班中班分别只有一个班。我居然还记得我们的院长姓周,现在在街上偶尔还能遇见她,很老了,背都驼了。周院长的侄子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很巧吧?班主任在我们毕业那年调回赣州去了,更巧的是,很多年以后,我去赣州玩,在赣州街头遇见了他,奇妙的是,老师居然还记得我,老远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其实不能算奇妙,所有教过我的老师都记得我,哈哈,也许我念书时太皮了)只能感叹,世界真小。
我们公司有个同事,以前就是我幼儿园的同学,她老公笑话我说,记性太好了,幼儿园的同学还记得。我说我只记得你老婆,因为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最喜欢哭,而且嗓门特别大。
现在的机关幼儿园以前是棉织厂,从街边经过的时候能听见车间里叽叽嘎嘎的织布声音,很吵。后来棉织厂搬迁到中医院附近,再后来卖了。

调整大小 DSC08861.JPG (59.1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61.JPG

调整大小 DSC08862.JPG (68.68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62.JPG

泰和酸萝卜,应该算这家的最好吃了。
老婆婆是广东人,来泰和几十年了,说起泰和话来还是一口的广东腔。同事都喜欢来这里买酸萝卜,说她做的最地道。但我还是不喜欢。总感觉少了一个味儿。

调整大小 DSC08863.JPG (64.06 KB, 下载次数: 3)

调整大小 DSC08863.JPG

这栋房子是这条老街剩下的唯一一所旧房子。卷闸门这个地方,以前是个骑楼。现在全部封起来了。
以前这里也是个商店,不记得叫什么,我们小的时候,管这个商店叫“老头子商店”,因为看店的都是老头子。

调整大小 DSC08860.JPG (74.11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60.JPG

这里以前是大名鼎鼎的乌鸡酒厂。左边是家属区,右边是厂房和库房。
小时候会溜进酒厂玩,那些泡酒的大坛子露天堆放着,堆满整片空地,像一座座小山。厂区弥漫着浓浓的酒味和酒糟发酵之后的酸味。酒厂后面那条河就是连接到招待所和泰中的那条,被酒厂排放出来的污水污染了。以前很清澈一条河,现在变成了一条臭水沟。
酒厂对面是食品厂,生产饼干糖果和面包。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们会乘守门的不注意,溜进去看工人拉糖。顺便偷几颗糖或者几块饼干吃。
现在这个地方据说是在修一条路和一个高层住宅区。

调整大小 DSC08864.JPG (58.17 KB, 下载次数: 2)

调整大小 DSC08864.JPG

调整大小 DSC08865.JPG (47.23 KB, 下载次数: 2)

调整大小 DSC08865.JPG

这里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我很努力的想找回一点点记忆,可惜,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拆了,小时候跑过的马路变了,党校里的那个大草坪变成了楼房和空地,围墙变成了商品房,围墙边的树一棵不剩全部砍了。记得党校院子里有一棵树,很大,到了开花的时候,花是粉红色的,像蒲公英似的会飞。有风的时候,院子里全部飘满了粉红色的花。后来我在电视里看见水母在海水里飘荡的情景,就会想起了那棵树。
学校中间那个草坪,有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在草地上学骑自行车,下大雨的时候在草地上奔跑,在水洼里抓蝌蚪,把狗尾巴草扎成小饰品套在脖子上。。。。。。。现在全部变成了一模一样的钢筋水泥的楼房。看到这些,我恨恨的不愿再回到这个地方。
党校通往法院的马路,以前很窄,路边是一溜的菜园子,围着菜园子的篱笆是柳树和月季,木槿。木槿开的花很漂亮,有很多种颜色,白色,紫色的最多。外婆会摘白色的木槿花混着鸡蛋打汤吃,据说吃了清火。我们经常在篱笆边上抓虫子玩,瓢虫,天牛(不知道学名叫什么,长着两支长长的触角,会飞的虫子),金龟子,蜜蜂。。。。。。现在这里全是房子,房子,房子。。。。。。
往东走,就是泰和。泰中门前以前是没有房子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菜地,学校门口有大丛的美人蕉,开花的季节像堆了一地的织锦,美丽灿烂。
泰中的围墙边种了梧桐树,秋天,我们在树下捡梧桐子,炒着吃很香。梧桐叶很大,闻起来有一种清香,我每次走过就要捡几片回家。现在也全部砍了,唉。
泰中的操场周围种满甘蔗,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我们偷偷溜进甘蔗林,躲在里面偷吃甘蔗。
甘蔗林边上有个池塘,种满了荷花。我和同学偷荷花的时候被老农发现了,追着我们喊打。荷花结成莲蓬的时候,也偷摘过,有一次逃跑的时候差点掉进了池塘。
读书的时候,快阁还是个荒废的土堆,我们喜欢在考试前坐在快阁上背书。那时候流行看武侠小说,班上经常有男女同学打架。有次一个和我要好的女同学跟男同学打架,输了之后约定晚上在快阁比武,拉我去壮胆。架打完了,校门也锁了,不过这难不倒我们,我们可以翻墙,还可以爬铁门。这些经历为我现在的敏捷身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调整大小 DSC08866.JPG

实在没有勇气往前走了,因为我不愿意回到这个地方,我怕多看几次,就会忘记记忆里的东西。
回头,又来到了老街。这次走的是老河堤。老河堤内以前是一大块洼地,现在变成了一个住宅小区。才几年的光景,全变了。

调整大小 DSC08867.JPG (75.52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67.JPG

调整大小 DSC08868.JPG (53.96 KB, 下载次数: 0)

调整大小 DSC08868.JPG

回到了工农兵大道,过红绿灯时看见穿着红衣的老年腰鼓队聚在一起。不知道又有什么店开张或者店庆。
每次看见他们活跃的身影,都让我觉得活着是件美好的事情。我决定,老了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快乐的老太太。

调整大小 DSC08869.JPG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ibili 2010-11-27 16:47
老街,小时候的回忆!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6:51
这个地方以前是招待所。
记得招待所里面有个很大的院子,还有一个池塘,池塘的位置就是现在美食街梅香饭店这一块。池塘后面是一圈围墙,再往外就是河堤,河堤脚边是护城河,我小的时候,记得河里还有水,水流从招待所这边一直通到泰中门口那条河,后来被酒厂放出的废水污染了,变得很臭,现在河消失了,河堤还在,但已经失去了河堤的作用。
现在招待所变成了友谊花园,里面全是小别墅。

引用 smile988 2010-11-27 16:52
哪里都会跟着社会向前进,
不过泰和确实比较乱,噪……
引用 kangkangma 2010-11-27 16:58
快4年沒有回去了,都不曉得,
會不會找不到家門了!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01
老街看起来很狭小,到了过年的时候人多车多,街小,就显得特别拥挤。
从南新商店一路往东走,到山谷路止,一路数过来记得是土产公司,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是老街硕果仅存的一家老字号了),水电公司,烟草公司,副食品公司,工农兵商店。
从招待所这边往东数,汗,这边有哪几家,我都不太记得了。依稀记得是五交化公司,缝纫社,理发社,皮革厂。
理发社是个很大的店,小时候,到了过年的时候,妈妈就带我们去理发社里剪头,每次坐上那个大椅子,我就大哭。那些锋利的剪刀,剃刀,还有一个喜欢吓唬我的胖阿姨,都是我要哭的理由。
副食品公司给我留下的记忆深刻。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外婆会带着我去副食品公司的院子里买东西,凭票供应,要排很久的队。副食品公司院子很大,外婆排队的时候,我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引用 xiaoxiao_5210 2010-11-27 17:11
再过几十年,这些照片也是回忆了,城镇化的加速,再加上乡镇没有高中,没有好的医疗设施,将会有很多人来到县城的。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13
元气小猴这家店,以前是工商银行。左手边隔了一条小巷子,旁边是米店,我们小时候吃的米都在这里买。记得米店里有一个很大的放米的管子,买米的时候,米从管子里面滑下来。我每次都很好奇的盯着那个管子看,一个圆圆的,粗粗的管子,怎么能放得下那么多的米?(大了一些才明白过来,管子是通过楼上米库的)
右手边这家是皮革厂,生产皮鞋皮包之类的东西,后来厂子倒闭了。(皮革厂之前是什么,不记得了)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25
山谷路,以前是最繁华的地方。
十字路口是四栋一样的两层楼的建筑,工农兵商店,皮革厂,红旗商店,晕死,还有一家叫什么,不记得了。
工农兵商店门口经常有个老头子摆小人书的摊子,一分钱还是两分钱看一本。我的零花钱好像都花在这个小摊的小人书上了。
印象最深的是工农兵商店里面有几个很大的缸,盛的是酱油还是什么。有一次我很好奇的想揭开来看,被店员训了一通。
斜对面的红旗商店很大,好像和百货公司是一家的吧,里面有个院子,种了树和很多菜。同学的妈妈在红旗商店上班,有时候我会跟着她去商店的楼上玩。
我上班之后,红旗商店都还没倒闭,记得我还在红旗商店买过吉他弦。

引用 lzh8828003 2010-11-27 17:27
哈哈,南瓜JJ你的照片和文字把我的记忆恢复了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31
这家阳光小熊就是以前的红旗商店,后来是一家歌厅,叫什么名字忘记了。只记得有一年一个同学从海外回来,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去这家歌厅唱歌,有个小流氓调戏一个长的很漂亮的女同学,结果,我们在歌厅里和这伙小流氓打群架,报110之后那伙流氓全闪了,只被我们按住了一个没逃掉的。
哈哈,现在想起来蛮搞笑的,那时候的我居然也参与过打群架。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33
aibili 发表于 2010-11-27 16:47
老街,小时候的回忆!

老街,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回忆。(你是不是和我同一时代的人?)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34
smile988 发表于 2010-11-27 16:52
哪里都会跟着社会向前进,
不过泰和确实比较乱,噪……

江西境内的小县城大部分都这个样子,不是只有泰和乱。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35
kangkangma 发表于 2010-11-27 16:58
快4年沒有回去了,都不曉得,
會不會找不到家門了!

我带你回家吧。
有个邻居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每次出门就不知道回家,有时候在路上遇见她,我就会带她回家。哈哈。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36
xiaoxiao_5210 发表于 2010-11-27 17:11
再过几十年,这些照片也是回忆了,城镇化的加速,再加上乡镇没有高中,没有好的医疗设施,将会有很多人来到 ...

所有留下的文字和图片,都将成为历史和记忆。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36
lzh8828003 发表于 2010-11-27 17:27
哈哈,南瓜JJ你的照片和文字把我的记忆恢复了

欢迎一起来回忆关于老街的故事。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39
这栋三层楼的建筑,以前是泰和最高的建筑,叫做知青商店。
旁边是工会。泰和第一家舞厅就是开在工会的三楼。
工会门口,以前有一眼井,井口用铁铸成,我们叫它“铁井头”。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大部分人家都是挑水吃。除了铁井头,老法院侧门边还有一口井。党校旁边,就是老文化馆门口也有一眼井。我记忆里街上好像就这三眼井。
现在铁井头没有了,法院门口的井也没有了,只剩老文化馆门口那眼井好像还在。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7:54
这里是我的母校,实验小学和机关幼儿园。
我读书的时候,这里有一个大门。放学之后,我们会穿过旁边的酱食品厂回家,顺便偷几块酸萝卜吃。工厂的员工看见我们偷吃,一般也不会说什么。小时候很爱吃酸萝卜,酱食品厂卖的酸萝卜都是用荷叶包着,吃起来酸酸甜甜辣辣,还有一股荷叶的清香。现在不吃这个东西了,因为再也找不到小时候吃的那种感觉。
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在教育招待所这个地方,只有一栋房子,大班小班中班分别只有一个班。我居然还记得我们的院长姓周,现在在街上偶尔还能遇见她,很老了,背都驼了。周院长的侄子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很巧吧?班主任在我们毕业那年调回赣州去了,更巧的是,很多年以后,我去赣州玩,在赣州街头遇见了他,奇妙的是,老师居然还记得我,老远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其实不能算奇妙,所有教过我的老师都记得我,哈哈,也许我念书时太皮了)只能感叹,世界真小。
我们公司有个同事,以前就是我幼儿园的同学,她老公笑话我说,记性太好了,幼儿园的同学还记得。我说我只记得你老婆,因为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最喜欢哭,而且嗓门特别大。
现在的机关幼儿园以前是棉织厂,从街边经过的时候能听见车间里叽叽嘎嘎的织布声音,很吵。后来棉织厂搬迁到中医院附近,再后来卖了。

引用 aaaaaa 2010-11-27 18:11
。。。。。。。。。。。。。。。。。。。
引用 蝶衣 2010-11-27 18:35
泰和酸萝卜,应该算这家的最好吃了。
老婆婆是广东人,来泰和几十年了,说起泰和话来还是一口的广东腔。同事都喜欢来这里买酸萝卜,说她做的最地道。但我还是不喜欢。总感觉少了一个味儿。

查看全部评论(232)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和在线 ( 赣ICP备19005484号 )

GMT+8, 2025-9-13 15:48 , Processed in 0.1460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