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泰和在线 网站首页 走进泰和 人文历史 查看内容

泰和中秋烧塔习俗的由来

2013-10-23 11:01| 发布者: 木言| 查看: 1818| 评论: 1

摘要: 每年中秋佳节全国各地除了拜月神、吃月饼的习俗外,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中秋夜烧塔的习惯。而中秋夜烧塔的习俗起源于南宋末年的泰和县早禾市。 据史书记载,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并将 ...

         每年中秋佳节全国各地除了拜月神、吃月饼的习俗外,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中秋夜烧塔的习惯。而中秋夜烧塔的习俗起源于南宋末年的泰和县早禾市。

    据史书记载,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并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时,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广东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家乡),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吉州及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祥兴元年(1278)秋,文天祥在吉州、兴国等地收容残部近万兵力准备再次反攻,于农历八月十五曰汇合在早禾市(今江西泰和县禾市镇)的牛吼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后被明朝庭命名为国渡村)。

中秋节当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门板、茅草架设了一浮桥,供文天祥率军过桥抗元。(后被朝庭命名为国渡的渡口遗址)。

   当天晚上附近老百姓拿出家里所有的米个、饭酱(月饼);摘下树上所有的柚子、桔子送到文天祥部队。文天祥率全军及老百姓共万人在渡口边上拜月神,祈求早曰收复失地,国家兴旺发达。月圆时村民们在渡口用砖块和瓦片砌成一个高约三米的大塔,并搬出所有的稻草,不停地放进去燃烧,烧得塔身通火。塔火和明月照亮了整个浮桥。到下半夜时分数万抗元将兵全部安全在渡过了牛吼河。

后来每年中秋夜,老百姓都会在渡口边上砌起了灯塔,得通火。以纪念这位家乡的爱国民族英雄。而且此习俗在各地慢慢传开。目前禾市镇及附近的吉安指阳乡,每年中秋节及前后三天都会烧塔。

每年中秋农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不等,村庄大则塔大.塔底要用砖块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约占塔高的3/4,然后再用瓦片园叠砌封顶,塔底须前后各留一个塔门,前门用于投放燃料用,后门用于拔出火灰。晚上便点火燃烧(大村庄可连续烧三晚,小村庄至少会烧中秋夜),燃料为稻草及谷壳等,主要由年青人敲着锣鼓到各家收集。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现在烧塔除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外,还有使全村兴旺发达的祈求。塔烧得越旺表明种养会顺利,全村更加兴旺发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心蓝 2013-10-26 11:41
这个很多地方都失去了这个传统了,记得我小时候这是个很大的节日,还有一首歌唱着

查看全部评论(1)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和在线 ( 赣ICP备19005484号 )

GMT+8, 2025-9-13 09:07 , Processed in 0.06984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