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泰和在线 网站首页 走进泰和 人文历史 查看内容

泰和县槎滩古陂风景

2013-12-25 10:25| 发布者: 蝴蝶梦| 查看: 2722| 评论: 0|原作者: 蝴蝶梦

摘要: 槎滩、碉石二陂座落于泰和县禾市镇附近,浥水支流牛吼江上,该江因槎滩陂落差大,水流急,声如牛吼,称牛吼江,古代曾称禾溪。槎滩陂将牛吼江水分流,陂水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 ...
槎滩、碉石二陂座落于泰和县禾市镇附近,浥水支流牛吼江上,该江因槎滩陂落差大,水流急,声如牛吼,称牛吼江,古代曾称禾溪。槎滩陂将牛吼江水分流,陂水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而注入赣江。槎滩陂水流经禾市镇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分别称为“南干渠”和“北干渠”。为预防水灾,在槎滩陂下约七里处,又修筑有一段减水的小陂——碉石陂。因此该水利系统称为槎滩、碉石陂。槎滩陂渠迂回三十余里,该水利系统灌溉了包括禾市、螺溪、石山、永阳等镇大部分村庄。面积最广时有近十五万亩。堪称为“江南都江堰” 。 槎滩陂水利系统最初创建于南唐时期,据史料所载,时为泰和人周矩修建于公元958年前后。宋皇佑四年(1052年)周中和作《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周氏开基祖周矩及后代修陂的过程:  



   “里之有槎滩、碉石二陂,自余周之先御史矩公创始也。公本金陵人,避唐末之乱,因子婿杨大中竦官吉州,卜居泰和之万岁乡。然里地高燥,力田之人岁罔有秋。公为创楚,于是据禾溪江之上流,以木椿、竹筱压为大陂,横遏江水,开洪旁注,故名槎滩。陂下七里许,又伐石筑减水小陂,渚畜水道,俾无泛溢,穴其水而时出之,故名碉石。乃税陂近之地,决渠导流,析为三十六支,灌溉两乡九都稻田数百顷亩,流逮三派江口,汇而入江。自近徂远,其源不竭,昔凡硗确之区,至是皆沃壤矣。既而虑椿筱之不继也,则买参口之椿山,暨洪冈寨下之筱山。岁收椿木、春茶、竹筱,以资修陂之费,而不伤人之财。二世祖仆射羡公以先公之为犹未备也,又增买永新县刘简公早田三十六亩六、地五亩、鱼塘四口、佃人七户,岁收子粒以给修陂之食,而不劳人之饷。”⑶ [attach]70027[/attach][attach]70028[/attach]

    记文记载了监察御史周矩因避乱而移居泰和的过程。周矩根据泰和县的地势,以自身财力,主持修建了槎滩、碉石二陂。陂修筑以后,周矩及其子周羡又增买田地以供修陂费用。这项水利工程对泰和县高行、信实两乡乡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如文献中记道:

   “槎滩陂在县西禾溪上流,后唐天成进士周矩所筑,长百余丈,滩下里许筑碉石陂,为三十丈,又于近地凿渠为三十六丈,分灌高行、信实两乡田无算。”⑷

   ”县治北四十里曰高行、信实两乡。余尝过屑乡觉海寺,以与先祭,见里中溪流浩瀚,条达不绝,而老农无涸辙之忧,回视四境,称地之膏腴,莫先于此也。”⑸

   正是由于此项功劳,建设该陂的功臣之一——周羡,被列入泰和县乡贤祠内,受到历代的供奉与祭祀。⑹自此以后,历代两乡人都对陂加以维护、修建。如民国间,江西水利局局长燕方畋记:


   “泰和槎滩陂创自南唐,载诸通志。迄今千有余年矣。考其平时蓄水、灌田数逾万亩,实为全邑水利工程之冠。其间历年兴修,或由善士慨捐,或由田亩摊募,从未乞助于有司,艰苦自持千载,于兹,具见当地物力之雄,而万民生计之是赖也。”⑺

槎滩陂及其支渠是泰和县最大的水利工程。时至今日,二陂仍起着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地方农业的发展。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和在线 ( 赣ICP备19005484号 )

GMT+8, 2025-9-13 08:58 , Processed in 0.0946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