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井冈山报 作者: 李飞明 在泰和县的东部离县城31公里的沙村镇沙村村,有一个叫刘家村的村子,那里有一座刘家祠堂,这里曾经是苏区革命时期的中共万泰县委所在地。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万泰苏区的范围日渐缩小,万安的革命斗争转入泰和境内,成立了万泰河东委员会,与泰和人民共同对敌斗争,为了适应斗争形势,进一步加强领导,更有力地打击敌人的进攻。江西省委决定撤销万泰河东委员会,将万泰两县合并,成立万泰县委员会和万泰县苏维埃政府。 1931年10月,在沙村成立了万泰县委会和万泰县苏维埃政府。接着在沙村刘家祠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大会历经三天。江西省主席曾山在大会上作了“关于目前革命形势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任务”的政治报告,经过充分讨论后,大会作出了根据省苏维埃指示成立万泰苏维埃政府和建立万泰游击队、独立团,扩大红军等决议,最后选举万泰县委员会委员,陈洪时(1935年在湘赣边区叛变)当选为县委书记。 党代会结束后,接连在刘家祠召开了万泰县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万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23人,曾吉祥当选为万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宣告万泰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万泰县苏维埃政府下辖沙村、寺下、丝茅坪、古坪、东缝、窑下、茅坪、塘上、冠朝、文塘、黄亭11个区苏维埃政府。万泰县委和万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各级组织机构先后成立。1932年11月——1933年1月张爱萍将军担任了万泰县少共委员会书记。 张爱萍将军(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1910年1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春入达县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任学生会副主席。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罗江口党支部书记、临时县委委员,积极组织学生、群众进行革命活动。1929年6月赴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委员、副书记。曾两次遭外国巡警和国民党保安队逮捕,在狱中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保持了革命气节。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14军1师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中队长、大队长。在攻打老虎庄、泰州的战斗中,作战勇敢,左臂负伤。 1930年底,张爱萍同志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共青团万(安)太(和)中心县委书记,组织领导少先队和儿童团工作,先后参加入了沙村反袭斗争队伍,曾经参加过歼灭国民党军一个营的沙村夜间截击战。关于这段经历,张爱萍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1932年,中央红军发起反击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当时,江西万安、泰和地区少先队动员了模范队一个团,配合红军万泰独立团在敌后坚持游击战。反“围剿”末期,我红军主力在兴国的高兴圩、老营盘一带击溃了国民党蒋光鼐、蔡廷锴等师,歼灭了蒋鼎文师独立旅。蒋鼎文残部五百多人,连夜经泰和向吉安狼狈逃窜。我万泰少先队模范团配合红军万泰独立团,将残敌隔河阻击在泰和沙村对面的崎岖险阻的山地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残敌进退维谷,惶惶如丧家之犬。 是日晚,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我少先队主力同独立团于黑夜从南北两处渡河,从敌侧背登山,居高临下,将敌团团围困,展开猛烈袭击,一时枪声震天,敌人丧魂失魄,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经一夜激战,残敌全部被我歼灭。次日午,模范队队员扛着缴获来的枪支弹药,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地同独立团一起在沙村人民群众的热烈掌声中和欢呼声中,凯旋归来。当时张爱萍写了一首祝捷诗: 沙村截敌 风雨飒飒夜, 雷电闪闪明。 万泰少先队, 配合铁红军, 夹岸布地网, 截击蒋贼兵。 梭镖换钢枪,沙村扬威名。 后来,张爱萍将军还在当时的杂志《青年实话》第12期(1932..1)发表文章《万泰青年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战争》,介绍万泰县青年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事迹。 不久,由于肃反扩大化,当时,在敌后万泰边境地区负责青年工作的张爱萍,被人诬告为“AB团”青年总团部团长。保卫局决定要逮捕张爱萍,并把所谓的“揭发材料”(口供)送到任弼时的手上。任弼时和少共中央局书记顾作霖研究认为,张爱萍多才多艺,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同志,怎么可能是“AB团”呢?任弼时分析道:“AB团”是江西当地反动地主豪绅组织起来反对共产党、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动组织,而张爱萍是四川人,15岁就参加了革命,18岁就到上海做地下工作,又是从红十四军战斗负伤后到中央苏区来的,来到后工作一直很出色,他怎么可能是“AB团”呢?顾作霖点头同意任弼时的分析。 任弼时说:“万泰县委、吉安特委都说他是,我们硬说他不是,证据不足呀!”沉思片刻,任弼时郑重地说:“任何结论都必须经过事实调查。” 顾作霖点头同意任弼时的分析。 顾作霖对张爱萍的调查是全面的。从他的政治立场、工作态度到他的能力水平、群众关系,都一一进行了了解,结果认为张爱萍无论是主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还是兼管军事工作及文化宣传,都独具特色,成绩斐然。特别是在第三次反“围剿”艰苦的环境里,他所负责的工作不但没有滑坡,而且有新的发展。顾作霖写给任弼时的报告结论是:张爱萍绝不是“AB团”成员,他是一位坚定的有创造精神的革命同志。调查的结果证明任弼时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一结论使张爱萍幸免于难。 对此,张爱萍十分感激任弼时。198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辰80周年时,张爱萍还以“怀念任弼时同志”为题,挥笔赋诗: 八十岁月风雷疾,马列先行从未息。 忆昔苏区肃反时,吾师明察张正义。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将军对泰和这块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红土地十分关注。1988年10月,江西省拨款重修老云盘战斗纪念碑,张爱萍将军亲笔为纪念碑题写了“万古长青”四个字。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和在线
( 赣ICP备19005484号 )
GMT+8, 2025-4-6 08:03 , Processed in 0.1565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